近视眼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 濮琪 提问于 2020-05-28 18:23
近视眼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6 个回答

你好,近视眼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低下,低下程度与屈光度相关,即屈光度愈高,视力愈差。变性近视眼的视力下降更为明显。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黄鱼、奶粉、茶叶、羊肉、牛肉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

以上是对“近视眼的主要症状到底都是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李登进

已认证

- 上海乐天整形外科门诊部 - 主治医师「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 2020-06-19 13:37
近视眼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你好,近视眼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低下,低下程度与屈光度相关,即屈光度愈高,视力愈差。变性近视眼的视力下降更为明显。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黄鱼、奶粉、茶叶、羊肉、牛肉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

以上是对“近视眼的主要症状到底都是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李登进- 上海乐天整形外科门诊部 - 主治医师| 2020-06-19 13:37

1.一般表现

(1)近视眼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度近视者对模糊的远处物象多习以为常,且因视近非常清晰,平时生活、学习及工作多能适应,并不感到有所限制。仅当有视远需要,或当与正常视力者比较,或当健康体格检查时,方被察觉。一般主诉视力模糊或直接诉说“近视”,如看不清黑板,分不明路标等。而一旦戴上矫正眼镜后,惊叹眼前出现了另一个世界。一些早年即有近视者,由于远视力明显低下,平时喜居室内,独自活动,从而性格多趋内向。

(2)为了减少眼的弥散光圈所形成的朦胧像,不少近视者多通过缩小睑裂,增加景深来提高视力,故常表现为习惯性眯眼动作。通常近视眼的外观表现为眼球较大、饱满、前突。当眼球极度内转时,赤道部可出现于睑裂区,单眼高度近视者这一现象较为明显。角膜中心区较薄,曲率半径较小。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屈光度的加深,角膜地形图也渐相应显示近视眼的这些特点。前房一般较深,近视>3D者要比8D者一般不再加深。近视眼房角多为宽角。瞳孔通常较大,反应时显迟钝,瞳距亦多较宽。

(3)飞蚊幻视(myopsis)或飞蝇幻视(myiodesopsia)是近视眼常见主诉。这是由于玻璃体变性、液化、混浊所形成的细微漂浮物,投影在视网膜上,而引起眼前黑影飘动的现象。由于部位、大小、数量不同而形态多样。可呈点状、线状、网状、或云片状,眼前如同有蚊虫或苍蝇飞动。数量不一,时隐时现,密度不均,有淡有浓。可见于各类近视眼,出现可早可迟。一般随年龄增长而稍增多。当注意力分散,或日久由于适应与习惯,飞蚊(蝇)可不察觉。通常不影响视力,但有些患者对此十分敏感,常为眼前的异常现象而烦恼。但若黑影突然增多,或固定于一处,并有闪光等其他异常表现,加上视力明显下降及视野缺损等,则应立即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发生。

(4)通常近视者在过多用眼后可出现一些异常感觉及视疲劳现象。多见于有散光、屈光参差,或全身状况不佳时。如视物变形、重影、小视(尤见于配戴高屈光度的眼镜时)、闪光、变色、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皮沉重、眼酸胀疼痛、头痛及不能持久阅读等。引发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①近视眼的调节与集合功能关系失调,出现调节紧张及斜视;

②高度近视眼的调节范围很小,阅读过近时难以适应距离上的变化;

③配镜不当(如屈光过矫、镜架过大、瞳距有误等),或曾接受不适当的屈光矫正手术;

④有合并症;

⑤心理因素等。

(5)近视眼的AC/A值较高,且随屈光度的加深而增大。当注视近处物体时,为保证双眼单视及增强视觉效果,双眼不仅进行调节,同时产生集合(辐辏)及瞳孔缩小。正视眼明视25cm处物体时,要求有4D的调节及4ma的集合。而一个2D的近视眼,仅需要2D的调节,但集合仍为4ma,即集合大于调节。为解决这种失调关系,办法之一是增加调节,以求接近集合。办法之二是减弱集合,以求与调节相称。前者可引发调节紧张或痉挛,从而使近视现象加深。后者可导致眼的肌力不平衡,出现斜视,并常引发视疲劳。近视眼的双眼协动功能可能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而非只表现为简单的调节及眼位的异常变化。

2.近视眼的视功能

(1)视力:

①远视力:近视眼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低下,低下程度与屈光度相关,即屈光度愈高,视力愈差。变性近视眼的视力下降更为明显。

②近视力:近视力正常或优良是近视眼的一大特点。但若有明显合并症,如眼底(后极部)病变、晶状体混浊、病理性散光及弱视者,近视力也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③矫正远视力:通过合理的光学矫正,近视眼多可获得良好的矫正远视力,尤见于单纯性近视眼、年龄为10——50岁、屈光度在6D以下,且无明显散光者。近视眼矫正后远视力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原因除屈光度高(>10D的近视眼矫正视力多难达到1.0)、明显散光、屈光参差、弱视及合并症等有关外,还有可能与验光操作误差、屈光未能合理矫正及其他(如心理因素)等有关。有报道称,轻度近视眼矫正视力≥1.0,占99.7%,中度近视眼占98.9%,>6D的近视眼占57.6%,而>12D的近视者,矫正视力均10D及30岁上下的近视眼患者。新生血管常于出血后出现,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眼底荧光造影可见黄斑区有近视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轴长>26mm者,新生血管可渐扩张到眼底后极部更大区域。单纯性黄斑新生血管多可成为其他病变(如Fuchs斑、裂孔及后葡萄肿等)的基础,或本身即为其他病变的初期表现。

(5)Fuchs斑:Fuchs斑(Fuchs’s spot)亦为变性近视眼特征性表现,早分别由Forster及Fuchs介绍,故亦称之为Forster-Fuchs斑。检查可见黄斑区呈轻微隆起的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暗斑。色灰黑或灰绿,位于中心凹或其附近,约为1/3——3/4视盘大小。边缘可见小的圆形出血或色素环。发生率约为5%——33%。自觉视物变形、视力下降及中心暗点,似有薄纱遮住中央视线。病程缓慢,后渐趋稳定。早期因急性出血可形成出血性盘状脱离,晚期因出血吸收而有色素增生。荧光血管造影可见一小的盘状变性灶。急性出血期出现色素上皮或神经上皮脱离,或两者均有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在造影初期及中期清晰。荧光渗漏呈颗粒状、绒球状或不规则花边状。后期扩散,边缘模糊不清。若有出血或色素,则见环形荧光遮盖区。出血吸收期造影可见色素堆积,遮挡荧光。后期瘢痕组织染料着色,白色机化斑可呈现假荧光。眼底镜下见到的新生血管病变,要小于荧光造影所见范围。Fuchs斑曾被认为是玻璃膜(Bruch膜)破裂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所形成的黄斑盘状病变。有的Fuchs斑表现为黄斑区有一黑色斑块,略小于视盘,圆形,边界清楚。有时黑色斑块可渐扩大,或可变为灰色或灰白色,斑块四周有萎缩带。有Fuchs斑者脉络膜并无明显改变,玻璃膜也未破坏。黑色斑点区内可有色素上皮增生,并伴有一种细胞性胶样渗出物,这种渗出物和增生的上皮形成一弧形隆起面。在色素上皮增生区的四周,色素上皮细胞的色素较正常减少,有时色素缺如。Fuchs认为这些改变与眼轴向后部伸展及眼球膨胀密切相关。大多数人认为Fuchs斑是黄斑区严重出血的结果。如吸收缓慢,后会被渗出、机化物和色素块所代替。Fuchs斑与漆裂纹样病变密切相关。在有Fuchs斑的患者中,伴有漆裂纹样病变者常超过55%。起病前视力即可减退,但在整个病程中,视力有时亦可能趋向好转或稳定。

(6)漆裂纹样病变:漆裂纹样病变(lacquer crack lesion)是近视眼的另一个特征性表现。眼底可见不规则的黄白色条纹,如同旧漆器上的裂纹,为玻璃膜出现的网状或枝状裂隙。亦称玻璃膜裂纹。发生率报道不一,高者达38%,低者为16.4%及4.3%。主要见于眼球后极部及黄斑区,有的与弧形斑相连,数量(2——10条)不等。平均长度约为0.8PD。血管造影早期可透见荧光,有时可见脉络膜大血管在其下方交叉而过。动静脉期荧光增强,晚期可见漆裂纹处组织着色,并有较强荧光,但无渗漏。少有直接损害视功能情况,但可引起视物变形及相对旁中心暗点,并可诱发视网膜下血管新生及黄斑出血,是视力进一步受损的先兆。通过荧光血管造影及三面镜观察,可见漆裂纹样病变细小、不规则,有时呈断续的浅黄色线条或粒点状,有时呈分枝状,位于视网膜深部。其底部常有大或中等大的脉络膜血管横跨而过,见于黄斑区及其周围。可伴有脉络膜出血。漆裂纹样病变可能为玻璃膜皲裂和色素上皮萎缩引起。其发生可能有遗传因素,更有可能与生物力学异常、眼球伸长的机械性作用(眼轴延长、眼压升高、眼内层变形及Bruch膜牵引撕裂)有关,并与血液循环障碍、年龄增长有关。与眼底其他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等均有联系。这些异常便为黄斑出血及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视网膜提供了机会。随着病程的发展,终可诱发脉络膜、视网膜的进一步萎缩变性。漆裂纹样病变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因为部分可能已与深层脉络膜萎缩区融合,常规检查不一定都能及时发现。

(7)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变性近视眼除黄斑区外,眼底病变的另一好发部位为周边部(赤道区附近),亦为眼轴延长的结果。并随眼轴的进一步延长而不断发展。只是早期不直接影响中心视力,故多不被发现。但:

①发生率高,一般报道为>50%,甚至高达70%,亦可见于中、低度近视眼;

②早期变性近视眼虽无明显异常表现,但用间接眼底镜检查即可发现至少有20%以上的患者,周边视网膜已有变性病灶;③病变范围多数较大,至少累及1——2个象限;

④明显影响周边视力――视野;

⑤多种病变与合并症同时存在;

⑥变性常可导致视网膜裂孔和脱离。因此,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亦有很大的危害性。眼底周边病变主要表现有弥漫性脉络膜退行性病灶、带状脉络膜退行性病灶及视网膜囊样变性。变性可分为4型:白色(无压力型)变性、色素变性、铺路石样变性及格子状变性。发生率与年龄无关,与屈光度显著相关。病变分布以颞侧居多。主要表现为格子状变性(12.3%)、霜样变性(23.1%)、牵引灶(8.4%)、囊样变性(5.0%)及裂孔(2.5%)等。

由于近视眼十分普遍,表现又很典型,故较远视眼及正视眼容易识别。但仅据主诉的视力低于正常,不能对近视眼进行定性诊断。确诊近视眼不应只看近视现象,主要依据眼调节静止时的屈光性质与程度,以便划分近视眼类别。为此需要正确采取多种诊断手段,包括了解病史,检查远近视力,并对远视力进行定性测定(如采用雾视法、散瞳法)、近点距离与调节力测定、屈光测定以及睫状肌麻痹下的验光及动态检影,眼底检查及眼轴长度测量等。为进一步确定近视眼性质,可比较常瞳和睫状肌麻痹下的验光结果。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有1%阿托品、1%托品卡胺及1%盐酸环喷托酯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屈光学组将近视在睫状肌麻痹后消失者诊断为假性近视;度数减少者诊断为中间近视;而近视度数不变者为真性近视。在近视眼的诊断中,主要依据指标为远视力及屈光状况

病理性近视眼易有多种严重并发症,一般通过常规检查即可及时发现与早期确诊,但亦有难度较高者。如近视眼合并青光眼、弱视、视网膜脱离等。特别是在早期,一般易被忽略。故应提高警惕,全面仔细检查,通过视力监测、屈光复查,以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特种检查方法,以求尽早得出结论。

Coco

已认证

- 上海新极点医疗美容诊所 - 主治医师「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 2020-05-30 18:08
近视眼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一般表现

(1)近视眼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度近视者对模糊的远处物象多习以为常,且因视近非常清晰,平时生活、学习及工作多能适应,并不感到有所限制。仅当有视远需要,或当与正常视力者比较,或当健康体格检查时,方被察觉。一般主诉视力模糊或直接诉说“近视”,如看不清黑板,分不明路标等。而一旦戴上矫正眼镜后,惊叹眼前出现了另一个世界。一些早年即有近视者,由于远视力明显低下,平时喜居室内,独自活动,从而性格多趋内向。

(2)为了减少眼的弥散光圈所形成的朦胧像,不少近视者多通过缩小睑裂,增加景深来提高视力,故常表现为习惯性眯眼动作。通常近视眼的外观表现为眼球较大、饱满、前突。当眼球极度内转时,赤道部可出现于睑裂区,单眼高度近视者这一现象较为明显。角膜中心区较薄,曲率半径较小。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屈光度的加深,角膜地形图也渐相应显示近视眼的这些特点。前房一般较深,近视>3D者要比8D者一般不再加深。近视眼房角多为宽角。瞳孔通常较大,反应时显迟钝,瞳距亦多较宽。

(3)飞蚊幻视(myopsis)或飞蝇幻视(myiodesopsia)是近视眼常见主诉。这是由于玻璃体变性、液化、混浊所形成的细微漂浮物,投影在视网膜上,而引起眼前黑影飘动的现象。由于部位、大小、数量不同而形态多样。可呈点状、线状、网状、或云片状,眼前如同有蚊虫或苍蝇飞动。数量不一,时隐时现,密度不均,有淡有浓。可见于各类近视眼,出现可早可迟。一般随年龄增长而稍增多。当注意力分散,或日久由于适应与习惯,飞蚊(蝇)可不察觉。通常不影响视力,但有些患者对此十分敏感,常为眼前的异常现象而烦恼。但若黑影突然增多,或固定于一处,并有闪光等其他异常表现,加上视力明显下降及视野缺损等,则应立即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发生。

(4)通常近视者在过多用眼后可出现一些异常感觉及视疲劳现象。多见于有散光、屈光参差,或全身状况不佳时。如视物变形、重影、小视(尤见于配戴高屈光度的眼镜时)、闪光、变色、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皮沉重、眼酸胀疼痛、头痛及不能持久阅读等。引发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①近视眼的调节与集合功能关系失调,出现调节紧张及斜视;

②高度近视眼的调节范围很小,阅读过近时难以适应距离上的变化;

③配镜不当(如屈光过矫、镜架过大、瞳距有误等),或曾接受不适当的屈光矫正手术;

④有合并症;

⑤心理因素等。

(5)近视眼的AC/A值较高,且随屈光度的加深而增大。当注视近处物体时,为保证双眼单视及增强视觉效果,双眼不仅进行调节,同时产生集合(辐辏)及瞳孔缩小。正视眼明视25cm处物体时,要求有4D的调节及4ma的集合。而一个2D的近视眼,仅需要2D的调节,但集合仍为4ma,即集合大于调节。为解决这种失调关系,办法之一是增加调节,以求接近集合。办法之二是减弱集合,以求与调节相称。前者可引发调节紧张或痉挛,从而使近视现象加深。后者可导致眼的肌力不平衡,出现斜视,并常引发视疲劳。近视眼的双眼协动功能可能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而非只表现为简单的调节及眼位的异常变化。

2.近视眼的视功能

(1)视力:

①远视力:近视眼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低下,低下程度与屈光度相关,即屈光度愈高,视力愈差。变性近视眼的视力下降更为明显。

②近视力:近视力正常或优良是近视眼的一大特点。但若有明显合并症,如眼底(后极部)病变、晶状体混浊、病理性散光及弱视者,近视力也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③矫正远视力:通过合理的光学矫正,近视眼多可获得良好的矫正远视力,尤见于单纯性近视眼、年龄为10——50岁、屈光度在6D以下,且无明显散光者。近视眼矫正后远视力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原因除屈光度高(>10D的近视眼矫正视力多难达到1.0)、明显散光、屈光参差、弱视及合并症等有关外,还有可能与验光操作误差、屈光未能合理矫正及其他(如心理因素)等有关。有报道称,轻度近视眼矫正视力≥1.0,占99.7%,中度近视眼占98.9%,>6D的近视眼占57.6%,而>12D的近视者,矫正视力均10D及30岁上下的近视眼患者。新生血管常于出血后出现,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眼底荧光造影可见黄斑区有近视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轴长>26mm者,新生血管可渐扩张到眼底后极部更大区域。单纯性黄斑新生血管多可成为其他病变(如Fuchs斑、裂孔及后葡萄肿等)的基础,或本身即为其他病变的初期表现。

(5)Fuchs斑:Fuchs斑(Fuchs’s spot)亦为变性近视眼特征性表现,早分别由Forster及Fuchs介绍,故亦称之为Forster-Fuchs斑。检查可见黄斑区呈轻微隆起的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暗斑。色灰黑或灰绿,位于中心凹或其附近,约为1/3——3/4视盘大小。边缘可见小的圆形出血或色素环。发生率约为5%——33%。自觉视物变形、视力下降及中心暗点,似有薄纱遮住中央视线。病程缓慢,后渐趋稳定。早期因急性出血可形成出血性盘状脱离,晚期因出血吸收而有色素增生。荧光血管造影可见一小的盘状变性灶。急性出血期出现色素上皮或神经上皮脱离,或两者均有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在造影初期及中期清晰。荧光渗漏呈颗粒状、绒球状或不规则花边状。后期扩散,边缘模糊不清。若有出血或色素,则见环形荧光遮盖区。出血吸收期造影可见色素堆积,遮挡荧光。后期瘢痕组织染料着色,白色机化斑可呈现假荧光。眼底镜下见到的新生血管病变,要小于荧光造影所见范围。Fuchs斑曾被认为是玻璃膜(Bruch膜)破裂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所形成的黄斑盘状病变。有的Fuchs斑表现为黄斑区有一黑色斑块,略小于视盘,圆形,边界清楚。有时黑色斑块可渐扩大,或可变为灰色或灰白色,斑块四周有萎缩带。有Fuchs斑者脉络膜并无明显改变,玻璃膜也未破坏。黑色斑点区内可有色素上皮增生,并伴有一种细胞性胶样渗出物,这种渗出物和增生的上皮形成一弧形隆起面。在色素上皮增生区的四周,色素上皮细胞的色素较正常减少,有时色素缺如。Fuchs认为这些改变与眼轴向后部伸展及眼球膨胀密切相关。大多数人认为Fuchs斑是黄斑区严重出血的结果。如吸收缓慢,后会被渗出、机化物和色素块所代替。Fuchs斑与漆裂纹样病变密切相关。在有Fuchs斑的患者中,伴有漆裂纹样病变者常超过55%。起病前视力即可减退,但在整个病程中,视力有时亦可能趋向好转或稳定。

(6)漆裂纹样病变:漆裂纹样病变(lacquer crack lesion)是近视眼的另一个特征性表现。眼底可见不规则的黄白色条纹,如同旧漆器上的裂纹,为玻璃膜出现的网状或枝状裂隙。亦称玻璃膜裂纹。发生率报道不一,高者达38%,低者为16.4%及4.3%。主要见于眼球后极部及黄斑区,有的与弧形斑相连,数量(2——10条)不等。平均长度约为0.8PD。血管造影早期可透见荧光,有时可见脉络膜大血管在其下方交叉而过。动静脉期荧光增强,晚期可见漆裂纹处组织着色,并有较强荧光,但无渗漏。少有直接损害视功能情况,但可引起视物变形及相对旁中心暗点,并可诱发视网膜下血管新生及黄斑出血,是视力进一步受损的先兆。通过荧光血管造影及三面镜观察,可见漆裂纹样病变细小、不规则,有时呈断续的浅黄色线条或粒点状,有时呈分枝状,位于视网膜深部。其底部常有大或中等大的脉络膜血管横跨而过,见于黄斑区及其周围。可伴有脉络膜出血。漆裂纹样病变可能为玻璃膜皲裂和色素上皮萎缩引起。其发生可能有遗传因素,更有可能与生物力学异常、眼球伸长的机械性作用(眼轴延长、眼压升高、眼内层变形及Bruch膜牵引撕裂)有关,并与血液循环障碍、年龄增长有关。与眼底其他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等均有联系。这些异常便为黄斑出血及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视网膜提供了机会。随着病程的发展,终可诱发脉络膜、视网膜的进一步萎缩变性。漆裂纹样病变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因为部分可能已与深层脉络膜萎缩区融合,常规检查不一定都能及时发现。

(7)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变性近视眼除黄斑区外,眼底病变的另一好发部位为周边部(赤道区附近),亦为眼轴延长的结果。并随眼轴的进一步延长而不断发展。只是早期不直接影响中心视力,故多不被发现。但:

①发生率高,一般报道为>50%,甚至高达70%,亦可见于中、低度近视眼;

②早期变性近视眼虽无明显异常表现,但用间接眼底镜检查即可发现至少有20%以上的患者,周边视网膜已有变性病灶;③病变范围多数较大,至少累及1——2个象限;

④明显影响周边视力――视野;

⑤多种病变与合并症同时存在;

⑥变性常可导致视网膜裂孔和脱离。因此,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亦有很大的危害性。眼底周边病变主要表现有弥漫性脉络膜退行性病灶、带状脉络膜退行性病灶及视网膜囊样变性。变性可分为4型:白色(无压力型)变性、色素变性、铺路石样变性及格子状变性。发生率与年龄无关,与屈光度显著相关。病变分布以颞侧居多。主要表现为格子状变性(12.3%)、霜样变性(23.1%)、牵引灶(8.4%)、囊样变性(5.0%)及裂孔(2.5%)等。

由于近视眼十分普遍,表现又很典型,故较远视眼及正视眼容易识别。但仅据主诉的视力低于正常,不能对近视眼进行定性诊断。确诊近视眼不应只看近视现象,主要依据眼调节静止时的屈光性质与程度,以便划分近视眼类别。为此需要正确采取多种诊断手段,包括了解病史,检查远近视力,并对远视力进行定性测定(如采用雾视法、散瞳法)、近点距离与调节力测定、屈光测定以及睫状肌麻痹下的验光及动态检影,眼底检查及眼轴长度测量等。为进一步确定近视眼性质,可比较常瞳和睫状肌麻痹下的验光结果。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有1%阿托品、1%托品卡胺及1%盐酸环喷托酯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屈光学组将近视在睫状肌麻痹后消失者诊断为假性近视;度数减少者诊断为中间近视;而近视度数不变者为真性近视。在近视眼的诊断中,主要依据指标为远视力及屈光状况

病理性近视眼易有多种严重并发症,一般通过常规检查即可及时发现与早期确诊,但亦有难度较高者。如近视眼合并青光眼、弱视、视网膜脱离等。特别是在早期,一般易被忽略。故应提高警惕,全面仔细检查,通过视力监测、屈光复查,以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特种检查方法,以求尽早得出结论。

Coco- 上海新极点医疗美容诊所 - 主治医师| 2020-05-30 18:08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近视的形成除遗传外,营养不良也脱不了关系。

指导意见:

你好,近视眼主要症状有,

1、视力减退

2、外斜视

3、视力疲劳

4、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由于服轴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

于燕

已认证

- 上海黄兴医院整形外科 - 副主任医师「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 2020-05-29 14:12
近视眼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近视的形成除遗传外,营养不良也脱不了关系。

指导意见:

你好,近视眼主要症状有,

1、视力减退

2、外斜视

3、视力疲劳

4、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由于服轴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

于燕- 上海黄兴医院整形外科 - 副主任医师| 2020-05-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