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下黑眼圈(infraorbitaldarkcircle)指眶下眼睑区域呈现相对黯黑的一种严重美容问题。眶下黑眼圈见于各种年龄、性别和所有种族,且随衰老(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分布变化)不断加重。作为一种美容问题,眶下黑眼圈对身体健康无危害,与严重疾病亦无关联,但其人情绪健康的影响正在受到日益关注。
眶下黑眼圈对于女性是一种严重的美容问题,从医学角度看,对人的生活质量有相当影响――令人看起来疲倦、忧伤、萎靡,睡眠不足通常使之加重。目前市场有许多用于掩饰黑眼圈的产品。
尽管眶下黑眼圈非常普及,但关于其成因与治疗的研究目前比较稀缺。
成因与机理
导致黑眼圈的可能因素包括:
1、色素过度(色素性):
眼下部位色素过度时导致黑眼圈的常见成因,其类型包括:真皮黑素细胞增多、(异位性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继发)炎症后色素过度沉着。色素过度性黑眼圈通常表现为眶下缘下近邻区域皮肤的浅褐色带(形状微曲)。当有因眶膈脂肪假性疝导致的下睑膨出时,黑眼圈色素显得更深(下睑膨出形成阴影效应,同时加重黑眼圈)。
当用手延展下睑皮肤时,色素区域无任何发白或显著的色素淡化现象。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和环境因素(过度日晒、用药)。临床上,真皮黑素细胞增多表现为灰色或蓝灰色(黑色素颜色透过真皮形成)。眶下黑眼圈之所以常见于异位性皮炎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是因为患者抓挠导致的炎症后色素沉着。可导致眶周色素过度沉着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固定药疹、遗传。
2、覆盖于眼轮匝肌上的下睑皮肤薄、半透明(血管性):
覆盖于眼轮匝肌上的下睑皮肤薄、半透明是导致眶下黑眼圈的另一个普遍因素。眼轮匝肌直接位于皮下,其与皮肤之间没有(或很少)皮下脂肪,如果皮肤太薄、半透明,皮下血管丛或眼轮匝肌内脉管则可能凸显,从而导致黑眼圈。这种类型的黑眼圈通常出现在整个下睑区域,凸显血管透过薄皮肤后呈现淡蓝色。这种淡蓝色外观在下睑内侧更为明显,通常在月经期间加重。如果用手延展下睑皮肤,黯黑区域无发白,但浅蓝色加深(因为延展使皮肤变得更薄)――这是一种确定血管分布的有效检测方法。
对于这种血管性黑眼圈,据我们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的经验发现:这部分皮肤非常薄,皮下脂肪量非常稀少,使用注射套管不可能分离皮肤和皮下血管;而使用钝性套管在皮肤和肌肉间注射薄层自体脂肪(作为一种遮掩血管的屏障),可获得极好长期疗效,因此造成透色的血管可能位于肌肉内。
3、因皮肤松弛和泪沟而形成阴影(衰老性):
皮肤松弛及眶周皱纹是衰老的常见表现。随着年龄增长,眼睑及眶周皮肤组织内的胶原和弹性蛋白将发生紫外线诱发及与衰老相关的变性。此外,受损表皮释放的胶原酶也将进一步促进胶原降解。这类因光老化诱发的皮肤松弛在下睑形成阴影,从而造成眶下黑眼圈。泪沟是中心位于眶下缘内侧的凹陷,其成因也与衰老有关:皮下脂肪缺失、眶缘系带上皮肤变薄,因此造成眶缘区域空虚,加上眶下脂肪假性疝,泪沟阴影在光照下凸显。借助伍德灯和偏振光影像检测,可有效评估和区分眶下黑眼圈的色素性和血管性成因。
治疗
1、外用
外用去色素剂通常需连续使用数月才可见效。去色素剂的作用机理在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过度活跃黑素细胞的DNA合成、减少表皮黑素、增厚表皮(颗粒层)。
(1)氢醌
氢醌是目前全世界应用广泛的去色素剂,仍是治疗色素过度沉着的标准用药。其作用机理在于抑制DNA和RNA合成、促进黑素体降解、破坏黑素细胞。
氢醌需连续使用至少3个月至1年,一般在5-7周后显效(之前通常出现红斑和脱皮)。
氢醌可与其他成分联合使用,著名的组合配方为Kligmanformulation(5%氢醌、0.1%维甲酸、0.1%地塞米松),其已报道副反应包括:红斑、脱皮、胶样粟粒疹、刺激性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指甲变色、反常性炎症后黑素增多。
(2)维甲酸
外用维甲酸(0.01%-1%)去色素机理在于抑制酪氨酸酶转录、显著增厚皮肤颗粒层及表皮。外用维甲酸后,黑素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但黑素细胞受损明显。维甲酸外用期较氢醌长,24周后开始出现明显变白。
维甲酸常见副反应包括:红斑、脱皮、灼伤、刺痛等。
(3)其他
其他去色素成分包括壬二酸、类固醇、曲酸、匹度苯宗等,配置不同混合制剂的原则是增加功效同时减少副反应。
2、化学剥脱
化学剥脱的原理是:通过外用一种或多种化学成分,对皮肤实施可控制的损伤,从而去除表皮或真皮上层皮损。化学剥脱可根据不同治疗目的,选用不同剥脱剂,实现不同深度的剥脱:
(1)三氯乙酸(15%、25%、50%、75%)属于浅表剥脱剂,浓度比较大时可作用于表皮和真皮表层,并从表皮附属器开始发生上皮再形成。
(2)果酸是广泛含于水果和蔬菜的一类有机酸。其中,乙醇酸为常用。50-80%的乙醇酸可导致表皮松解,需由医生在门诊实施(外用数分钟,之后立即用水或1%碳酸氢钠冲洗)。
3、激光
对于色素性黑眼圈,可用多种色素激光治疗,其中包括:
(1)调Q开关红宝石(694-nm)激光,调Q开光翠绿宝石(755-nm)激光,Nd:YAG(1064-nm)激光,其中,Nd:YAG激光对于色素性和血管性黑眼圈均有疗效。由于视网膜及脉络膜是人体中黑色素含量高的组织,即使在眼睑闭合的情况下也可能受激光损伤。因此在激光治疗眼部时,须特别注意眼睛安全防护。一旦治疗部位接近眼睛,就应使用较大的金属护眼罩。对于皮肤松弛和泪沟等衰老相关问题,可采用剥脱性或非剥脱性激光激光及手术方法治疗。
(2)CO2激光换肤对于眶周皮肤松弛及皱纹有显著效果,其副作用包括红斑及暂时性色素过度沉着。研究表明,因皮肤松弛所致的黑眼圈,可采用剥脱性激光治疗(图4),但对于Ⅲ、Ⅳ型皮肤可能导致较长时间的皮肤变色副反应。
(3)用于治疗光老化皱纹的非剥脱性激光/光技术包括:脉冲染料激光、半导体激光、Nd:YAG(1064-nm)激光、铒玻璃(1054-nm)激光及强脉冲光。这类系统通过选择性作用于含水组织对真皮形成选择性热损伤,大多配备表皮冷却装置。非剥脱性技术的效果不取剥脱性显著,但副反应较为缓和,康复期较短。
(4)此外,新兴的点阵技术也适用于治疗因皮肤松弛和色素过度沉着导致的眶下黑眼圈。
4、自体脂肪移植
对于因覆盖眼轮匝肌的眼睑皮肤薄和半透明所致的眶下黑眼圈(皮下血管丛和眼轮匝肌脉管颜色透过皮肤),可采用自体脂肪或软组织填充剂注射补充眼睑下容量。对于眼睑和颊睑连接部皮肤薄者,注射软组织填充剂时不可太浅,否则很可能出现可见或可触觉的结节。但是,如果注射过深,填充剂则不能有效遮盖导致黑眼圈的血管。
因此,自体脂肪移植是适用于眶下区域的理想填充材料(尽管对其长期存活性存在争议)。
5、手术
据报道,使用经结膜眼睑整形术联合苯酚化学剥脱,对于因色素过度沉着及眶膈脂肪假性疝引致的黑眼圈,疗效理想且副反应少。
对于与泪沟相关的眶下黑眼圈,治疗较为复杂,可能需要通过侵入性方法提升上颌软组织、移植脂肪或取出脂肪、切除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