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p>叫智齿,大多数人的恒牙上下共有三十二颗,其中后面的四颗大牙也叫第三磨牙,也就是从门牙正1、什么是智齿</p>
<p>中数起的第八颗牙,一般是在二十岁左右智能发育以后有的人岁数更大才长出来,所以又叫智能齿,简称智齿。</p>
<p>多数人的智齿都长不好,这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所获得的食物越来越细软,不再需要强大的咀嚼力,逐渐造成下颌骨退化、缩短,而牙齿大小数目变化不大,以致智齿长出的时候其他的牙已经把齿槽骨的地方占满了,没有智齿的位置,使智齿萌出受阻,于是便发生拥挤,长倒,长弯,或长不出来等异常情形。医学上称为阻生智齿,也叫阻生齿。</p>
<p>2、智齿的害处</p>
<p>没有萌出的智齿。 智齿如果长不出来,残余的牙胚有可能会变性而形成口腔肿瘤。空间不足时其牙胚可能会吸收前方第二大臼齿之牙根使强度减低,影响其功能。</p>
<p>萌出不全的智齿。智齿没有完全发育,其后侧的牙龈覆盖其部分牙冠形成冠周袋,积存食物和细菌,可造成局部软组织经常发炎,疼痛难忍,甚至导致开口受限而进食困难。有的人消了炎、不疼了、能进食了就不愿拔除,结果再次发炎而症状愈加严重。</p>
<p>前倾阻生的智齿。大多数智齿是以45度左右角顶在前面正常的磨牙上,两个牙冠形成一个夹角而嵌塞食物,时间久了,使正常的第二磨牙形成龋齿直至牙髓炎而剧疼。另一个后果是前倾的智齿持续加力于第二磨牙,使其形成牙周炎而疼痛松动,后不得不拔除第二磨牙,或者必须拔除这两颗牙,而咀嚼功能严重受损。</p>
<p>有的智齿虽然萌出方向大致正常,但与第二磨牙的接触点不正常,缝隙大,经常嵌塞食物,并且刷牙时不易刷到此处牙间隙,而极易造成第二磨牙龋坏而缩短其使用寿命。</p>
<p>发生智齿冠周炎。智齿的表面有牙龈瓣覆盖,这样与牙冠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缝隙,医学上称之为盲袋。人们吃的食物残屑易藏在里面,加上口腔的湿度、湿度又合适,给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盲袋里的食物残渣即使刷牙、漱口也不容易清除。在正常情况下,细菌所造成的危害并不明显,但在感冒、疲劳、抵抗力降低时,它就兴风作浪、乘虚而入,这就形成了智齿冠周炎。</p>
<p>这种病不能小看。它来势凶猛,牙龈肿胀疼痛明显,严重的会出现牙关紧闭、进食吞咽困难,并伴有发烧、头痛、周身不适、便秘、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若治疗不彻底,就会变成慢性炎症。冠周炎反复发作时,盲袋内的脓液由口腔进入消化道,可形成人体的“病灶”,长期危害健康。智齿冠周炎还能引起颜面软组织感染,并向头面部扩散造成不良后果。</p>
<p>3、什么样的智齿需要拔除</p>
<p>智齿不但没有咀嚼功能,而且存有一系列的严重危害或潜在危害,是一个病灶,尽早拔除是比较好治疗方案。</p>
<p>智齿牙位不正常,与邻牙形成间隙者;</p>
<p>智齿牙位虽正常,但智齿牙冠有骨组织或牙龈瓣覆盖,经常发生冠周软组织发炎、肿胀、疼痛者;</p>
<p>智齿已龋坏,或发生牙髓炎,又不便进行牙体牙髓治疗者;</p>
<p>因正畸需要,如预防后牙向前移动和防止前牙拥挤加重者。</p>
<p>以上情况的智齿均可考虑拔除。</p>
<p>但是,在拔除智齿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考察消毒条件,消毒不彻底的地方不能去,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其次,在口腔发炎时,身体因为其他原因抵抗力下降时不要拔牙。因为这时候拔牙创口恢复较慢,而且容易发生感染。拔牙后注意休息,按医嘱服药。</p>
<p>有的人认为牙只要不疼就无须治疗或拔除,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疼了就表明已经对正常牙齿甚至机体造成损害,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此时再拔可能就晚了。</p>
<p>许多人虽然知晓智齿的危害和必须拔除的道理,但是因怕疼迟迟不去。其实拔牙只要局麻,而且现在麻药的效果很好,拔牙几乎无疼痛感。</p>
<p>4、什么样的智齿可以不拔</p>
<p>也不是凡所有的智齿都一定要拔除,如果智齿的位置比较正,智齿冠周软组织没有发炎和疼痛史,智齿没有龋坏,通过龈瓣切除能够消除盲袋,可以考虑保留智齿,但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p>